9月23日下午,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举行“宏德博学启新程,创新笃行育英才”宏德班授牌仪式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这不仅是一次授牌仪式,更是教育理念从愿景走向现实的重要见证,标志着学校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道路上迈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一步。
北京化工大学机关党委书记王小健、工会常务副主席高惠玲、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罗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及附中科学副校长李韦伟等领导出席仪式,亲自为宏德班授旗颁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学与国际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曲佳文、学院专职组织员田野、学院本科教学秘书鲍天璐,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人工智能学会理事苗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蕾,北京建筑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胡德俊,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吴蔚,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等多所高校和媒体代表出席活动,共同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生态。
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培养理念
自2025年7月2日宏德班正式创建以来,承载着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思考。薛盼盼主任首先对高一、高二宏德班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展示了宏德班2024—2025学年度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不仅是数字的呈现,也是教育理念转变的体现,更是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有效实践。
展开剩余76%在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要的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而是具有创新思维、独立人格和社会担当的未来人才。宏德班通过承载北京化工大学宏德书院的深厚底蕴,构建“大学引领、中学实践、小学启蒙、贯通培养”的全链条育人模式,体现了“宏才远志、德厚笃行”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成长平台。
牛文化校长和刘伟副校长分别担任高二和高一年级的宏德班副班主任,直接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成长指导。这种“校长当班主任”的模式,让教育回归到最朴素的师生关系——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王小健、高惠玲为牛文化、刘伟颁发聘书
牛文化校长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深度交流,主要解读了学校从理念先行,明确培养方向;课程改革,搭建多元平台;创新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协同育人,整合优质资源;压缩班额,落实小班教学等五个方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实践。牛校长强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精准识别是基础,个性化培养是关键,优质师资是保障,创新文化是动力,多方协同是助力。
牛文化校长
刘伟副校长深度解读了宏德班的特色管理措施,诠释了“一核双导”的特色培养体系,“四维四阶”的十二年贯通课程方案以及“三制三化”的十二年贯通管理方案,这不仅是制度设计的展现,更是教育情怀的体现。
刘伟副校长
榜样引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往届优秀毕业生的祝福视频,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和传承性。就读于北京大学、2025届毕业生车安的话语深具哲理:“宏德二字不仅是班名,更是一种期许。宏才远志,德厚笃行,它指引同学们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远大抱负,也要有脚踏实地的不懈坚持。”
宏德班学生朗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不仅是文学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递。“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诗句在新时代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学生代表陈皓带领下的庄严宣誓,体现的不仅是对个人未来的承诺,更是对时代责任的担当。学生代表张文嘉的发言体现了新时代学子的责任意识:“我们将珍惜这个平台,它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责任和期待。”家长代表范欣的支持,体现了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创新的期待和认可。
宏德班的设立是对当前教育痛点的积极回应与探索,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更体现在教育理念上——从关注分数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从培养应试能力到培养创新思维,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宏德班的正式授牌,代表着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生态的重构;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教育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是能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创新实践。当理想照进现实,当情怀遇见责任,宏德班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成长平台,更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探索了新的路径。
发布于:北京市嘉正网-股票网app-配资指数平台-在线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