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对李树海老师来说,是一段充满阴霾的日子。他的身体接连亮起红灯:便血、排泄物带有粘液、腹部又痛又胀,还伴随着便秘。种种不适纠缠着他,让他寝食难安。
为了查明病因,他跑了好几家医院,做了数不清的检查,可结果总是模棱两可,这让他心里越来越没底。一次偶然,他在书店翻看一本关于肿瘤的书籍时,看到一句话:“不明原因的消瘦和乏力,要首先警惕恶性肿瘤。”这句话像一根刺,扎进了他的心里,他隐隐觉得,自己的情况可能不妙。
带着这份不安,他走进了南阳市中心医院。检查过程比常人漫长许多,别人二十多分钟就好,他却花了一个多小时。当医生看完结果,直接建议他做活检切片时,李树海的心里“咯噔”一下,他明白了,自己大概率是摊上“大事”了。
展开剩余68%诊断结果很快出来:结肠癌。没有太多时间犹豫,他很快住院接受了手术。术后第三天,化疗就开始了。第一次化疗,他勉强扛了过去。但到了第二次化疗后的第四天,强烈的反应排山倒海般袭来。他几乎吃不进任何东西,一吃就翻江倒海地难受。“那时候,吃饭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他回忆道。
更糟糕的是,他的白细胞计数急剧下降,不得不依靠打升白针来维持。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一落千丈。以前,他能轻松步行一二十里路,那时却虚弱得连走路都双腿发软,感觉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吃不下、睡不好,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让他一度觉得,“生命仿佛走到了尽头”。
但求生欲让他不愿放弃。他开始在病友中间打听,积极寻找别的出路。通过病友郭某的介绍,他得知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和袁希福院长,这让他看到了一丝新的希望。
2010年11月15日,李树海老师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开始服用中药后,变化在一点点发生。最让他欣喜的是,吃饭和睡觉这两件最基本的事,首先得到了改善。身上渐渐有了力气,以前走路像踩棉花,现在连续走两公里也不觉得累。之前持续不断的感冒症状,也不知不觉消失了。
随着身体的好转,他坚持用中药进行巩固。到了2017年9月,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他的身体状况也基本恢复如常。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如今已是2025年,李树海老师与癌症抗争的故事,已经走过了十六个春秋。
在去年,他受邀参加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暨2024龙年中国行”南阳站的活动。站在活动现场,他准备了发言稿,动情地分享了自己这十六年来的心得。
他还提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对比:当年为他介绍袁希福院长的病友郭某,后来因为未能坚持服药,不幸复发离世。而他自己,正是因为亲眼看到了这条“老路”的结局,更加坚定了信念。他在现场真诚地说:“我不敢走这老路,今生就要和袁希福院长结下这不解之缘,这药,我一定要坚持吃下去。”
从绝望的谷底到重获新生的坦然,李树海老师用十六年的坚持,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
发布于:河南省嘉正网-股票网app-配资指数平台-在线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